×
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

血清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在患儿上呼吸道感染诊

0 引言

近年来,随着全球空气质量水平的降低,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,导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以每年递增的趋势发展。在医学临床实践中,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,主要表现为腹痛、发热、鼻塞等症状,如果不能及时治疗,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将造成不利的影响。对于此类疾病,应尽早明确诊断,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。在常见血清指标中,C反应蛋白和前清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[1]。CRP经肝脏合成,如若人体遭遇感染疾病的侵袭,或发生异常情况,则会有水平升高的趋势,尤其在急慢性类型的感染性疾病中,其表达水平更高,直到感染消除,指标才能恢复正常状况;PA的半衰期相对较短,分子质量也相对较大,作为一种蛋白,主要由肝细胞合成,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在于,当人体遭遇感染时,指标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,与前者恰好相反,可见,当人体发生感染后,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清蛋白指标水平将出现明显异常,因此可将其用于判断患儿的感染情况。基于此,本文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各100例,研究了血清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在患儿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。具体报道如下:

1 资料与方法

1.1 一般资料

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,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。观察组中男54例、女46例,年龄在2-8岁,平均年龄为(4.)岁;对照组中男52例、女48例,年龄在3-9岁,平均年龄为(4.)岁。两组比较性别、年龄等,均无显著差异(P>0.05)。

纳入标准:观察组患儿均符合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,家长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,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。

排除标准: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,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,合并其它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。

1.2 方法

两组均采取血清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检测。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mL,以3000r/min的频率离心处理10min,取上清液冷藏保存并及时送检。采用BN ProSpec BNP蛋白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,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。使用日立Qrion Diagnostica 7600-020型检测仪和配套试剂盒,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前清蛋白水平。

1.3 评价指标

通过比较两组儿童指标水平,判断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。其中血清C反应蛋白标准参考值为<5mg/L,前清蛋白标准参考值为210-350mg/L。

1.4 统计学处理

采用SPSS 20.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。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±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。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2 结果

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(65.)mg/L高于对照组的(4.)mg/L,前清蛋白(104.)mg/L 低于对照组的(289.)mg/L,均有显著差异(P<0.05)。

表1 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的比较(±s)(n=100)组别 血清C反应蛋白(mg/L) 前清蛋白(mg/L)观察组 65. 104.对照组 4. 289. t值 30.172 92.545 P 值 <0.05 <0.05

3 讨论

小儿由于年龄较小,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,同时受到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。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,上呼吸道感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,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所引起。对于此类疾病,临床上应尽早明确诊断,了解患儿感染具体情况,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。以往对于感染性疾病,通常采取细菌培养和镜检的方式诊断,可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。不过有细菌培养耗时较长,得出诊断结果较慢,因而可能影响患儿的治疗,不利于预后的改善[2]。所以,应当找出更为理想的标志物,可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情况,从而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。相关研究显示,当人体出现感染性疾病后,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将出现明显的改变,因而可用于鉴别病原体感染。

通过相关研究发现,当人体处于感染状态下,蛋白变化明显,将其应用病原体鉴别中,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。C反应蛋白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,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后,细胞因此刺激肝脏合成应急蛋白,相比于其它炎症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。可在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3h内,水平快速升高。随着感染的加重,指标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,因而可将该指标作为早期感染性疾病的特异血清标志物,根据血清表达水平判断炎性反应情况。前清蛋白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,在人体中可发挥抵御外界有毒物质的效果,具有较高的敏感性。当人体出现感染后,前清蛋白可将体内感染物质清除,因此会随着感染性疾病的进展逐渐降低,在治愈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[3]。所以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,也可将该指标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。

上一篇: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