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廉政教育功能
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所蕴含的家国、善仁、忠孝、诚信、俭廉、和睦、自强等思想,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涵,塑造着人们价值共识和道德养成,也影响着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执政党的党风。
涵养政治品格。家风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根,到哪里去的魂。家风是一种情怀和信仰,教育子孙后代认祖归宗,不忘根本。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,唯有不忘初心,方可告慰历史、告慰先辈,方可赢得民心、赢得时代,方可善作善成、一往无前。家风教化塑造过我国古代社会无数忠孝志士、正人君子。在家为孝子,出仕做忠臣,通过忠于国家、忠于人民、忠于社稷,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,忠诚是本色、是灵魂,是须臾不可缺少的政治品格。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强调“慎乎其独”“三省吾身”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的自我革命精神,有了问题,不是怨天尤人,而是反躬自省。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中得到启迪,增强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。
坚定理想信念。“贤人尚志”,故可以矢志不移。王阳明曾为他的弟弟王守文写过《示弟立志说》:“夫学,莫先于立志。志之不立,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,劳苦无成矣。世之所以因循苟且,随俗习非,而卒归于污下者,凡以志之弗立也。”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说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于成龙在《治家规范》中讲:“读书明理者,以养志为先。”这些优秀传统家风中都蕴含着鲜明的尚志守廉思想。“功崇惟志”,政党亦然。崇高的信仰和坚定信念,是共产党人坚持做到一生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动力源,只要有信仰、信念、信心,就能愈挫愈奋、愈战愈勇,否则只会不战自败、不打自垮。
培养家国情怀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从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到岳飞的“尽忠报国”,从陆游的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到顾炎武的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再到林则徐的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从毛泽东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的壮志豪情,到赵一曼“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”的慷慨赴义,都是“以天下为己任”。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、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,是古人的宏愿,亦是共产党人传承家风的本分。马克思说过,人的本质,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,在其现实性上,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,就要努力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,贡献越大其价值就越大。
厚植宗旨意识。中国传统家风一贯重视“善”,视之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。“善”的放大,就是“仁”,为官要施“仁”政,即正德厚生、亲民为民。唐太宗李世民在《诫皇属》中说:“每餐一食,则念耕夫。”李毓秀的《弟子规》强调:“凡是人,皆须爱。”袁了凡则劝谕子孙救人危急,造福乡邻“或以一言伸其屈抑,或以多方济其颠连。”《钱氏家训》:“官肯著意一分,民受十分之惠;上能吃苦一点,民沾万点之恩。”左宗棠身体力行地告诫子孙“士人居乡里,能救一命,即一功德,以其无活人之权也。”正是这些睦邻友好、守望互助的家风文化,传承了强烈的民本思想。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,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工作导向,这都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。广大党员、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,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、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。
塑造人文精神。在传统家风中,修身正己立德,一直被强调是做人处事、为官理政的根本要求。东汉蔡邕告诫女儿蔡文姬“心犹首面也,是以甚致饰焉。面一旦不修,则尘垢藏之;心一朝不思善,则邪恶入之。”日常容貌修饰打理都需要注重心之状态。宋代大儒朱熹在《家训》中指出:“有德者虽年下于我,我必尊之;不肖者,虽年高于我,我必远之。”在朱熹看来,注意小节,细心修养,才能达到高风亮节。林则徐告诫儿子林汝舟“切不可自满,宜守三戒:一戒傲慢,二戒奢华,三戒浮躁”。我们汲取其中“修己”与“安人”的思想,增强对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学史可以看成败、鉴得失、知兴替;学诗可以情飞扬、志高昂、人灵秀;学伦理可以知廉耻、懂荣辱、辨是非。”这正是从孔子家训“不学诗,无以言;不学礼,无以立”中汲取的智慧,也是对中国古代诗教传统的发扬光大。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讲话及一些外交活动中,经常引用古典诗文名句,多次号召各级领导干部,要读书学习,尤其要阅读一些文学作品,涵养人格魅力、提升干部素质,增强执政能力、提高治理水平。
上一篇:中华现代茶艺的形成与发展*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