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创作的歌曲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……
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……”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“流亡三部曲”之一的抗战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唱出了千百万背井离乡的人民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。
《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》
这首歌的作者是现代作曲家张寒晖。他1902年出生在河北定州,从小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,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,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。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,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,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。他创作的《松花江上》《军民大生产》等著名歌曲曾在全国广为流传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。1946年,因病逝世。
《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》
走进河北博物院《抗日烽火——英雄河北》展厅,一份泛黄的歌曲集手抄本静静地陈列着,而在厅内回响着的,正是著名抗日救亡歌曲《松花江上》。
“这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作的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歌曲的誊录手稿记录在《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》中。”河北博物院社教部葛思博介绍,1936年,张寒晖在西安街头耳闻目睹了大批逃亡难民流浪的惨景和痛呼,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亡国之恨、丧家之痛,毅然拿起笔,谱写出了这首极富号召力的名作。
“西安事变”前夕,西安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临潼请愿,要求蒋介石起兵抗日,并高唱《松花江上》。“这首歌很快在当地的流亡东北军民中广为传唱,其后更传遍全国,成为最让国人刻骨难忘的抗战歌曲之一。”
1937年12月31日,周恩来在武汉大学演讲《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》,他感慨地说:“成千上万的青年无家可归,无学可求,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,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。一支名叫《松花江上》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。”毛泽东也说:“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。”
张寒晖旧居
定州市大鹿庄乡西建阳村,村西一个小院里,保留着一座老屋。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屋,就是张寒晖出生的地方。
故居东侧的院子里住着张寒晖之孙张满囤一家。今年80岁的张满囤体型清瘦,和年轻时的张寒晖有几分相似。“我没有见过我爷爷,《松花江上》这首歌火了之后我们才知道是他写的。”张满囤眼眶湿润,激动地说不出话来。谈话间,张满囤从橱柜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,捧在手上认真地翻阅,“最右边这个是我爷爷,这是在西安拍的……”
2017年,为响应党“勿忘国耻,牢记历史”的号召,西建阳村根据张寒晖的事迹编排了一部舞台剧 《松花江上》。“我参演并领唱了这首《松花江上》,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,就想起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的情形,现在生活越来越好,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,要牢记历史,不忘国耻。“张满囤之子张跃宗说。
几十年过去了,寒晖的老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。“我们村主要通过种植蔬菜,例如白菜、洋葱、辣椒等,给当地农户带来收益。”大鹿庄乡党委副书记杨东东说。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,西建阳村建立了综合服务站,这是集商品服务、公共服务、党务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市、乡、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体系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。
张建是西建阳村浩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,主要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辣椒、小麦、红薯等,并加工成粉皮、粉面。“我做这个有6年了,刚开始一年只卖一千多斤,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多种植。现在,已慢慢形成产业,仅我个人每年就能卖五千斤左右。”张建说,他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带动老百姓致富。
张寒晖文化广场
张寒晖文化广场坐落在他的家乡河北省定州市,是集纪念、爱国主义教育、休闲为一体的开放性活动场所。张寒晖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、戏剧委员会委员等,创作有秧歌剧、歌剧50多种,被陕甘宁边区人民称为“人民艺术家”。2002年,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张寒晖诞辰100周年,张寒晖铜像在定州市文化广场落成。2016年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“三星级游园”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热爱音乐的市民欢聚在这里,他们载歌载舞,形成了欢乐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上一篇:身价上亿的明星抽啥烟?中华几乎都没人抽,赵
下一篇:没有了